城市大脑系列建设标准

摘要 : City Brain Series Construction Standards

2023年8月16日,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ICC)在北京举办的《城市大脑前沿创新研讨会》上正式发布了城市大脑系列标准的5项标准。这5项标准与2022年9月1日学会发布的3项城市大脑标准共同构成我国乃至世界第一部成体系的城市大脑系列建设标准。

“城市大脑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正在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如何规范性的建设城市大脑也成为政府和企业的迫切需求。应该说城市大脑是一个产业问题也同时是一个基础科学问题,目前我们国家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产业实践上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沿,这与该领域的参与者积极努力有关,同时也与中国各级政府对数字经济的重视和推动有关”。
图片

图1 城市大脑建设规范标准体系框架图

2022 年 4 月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召开标准立项会议,决定启动《城市大脑系列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图1)。它们分别是《城市大脑 术语》、《城市大脑 顶层规划和总体架构》、《城市大脑 数字神经元基本规定》、《城市大脑 云反射弧基本规定》《城市大脑 数字神经元编码规则》《城市大脑 信息安全建设保障指南》《城市大脑 基本建设流程》《城市大脑 成熟度评估通则》,2023年8月16日的发布也宣告标准立项做出的规划已经初步完成。

图片

图2 互联网大脑模型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城市大脑标准编制组提出“经过5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逐步从网状结构演化为类脑模型。互联网的这一巨大变化将对21世纪科技生态产生重大影响。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城市大脑、工业大脑在内的许多前沿科技的产生,都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发育有关。(图2)”这一研究也成为CICC城市大脑系列建设标准编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标准编制组在《城市大脑 术语》中对城市大脑做了如下定义:“城市大脑是互联网大脑与城市建设和运行结合的产物,是城市级的类脑复杂智能巨系统。城市大脑的构成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神经元网络、云反射弧、城市智能管理中枢、城市视觉神经、城市听觉神经、城市躯体感觉神经、城市运动神经、城市记忆、城市神经纤维等。其中数字神经元网络和云反射弧是建设的重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5G、云机器人和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的使用应围绕这两个重点实施。城市大脑的运转需要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的共同参与,城市大脑的作用是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解决城市运行中面临的复杂问题,更好地满足民众的不同需求。作为一种类脑的仿生技术架构,城市大脑是智慧城市产生智慧的重要技术方案。城市大脑的发展不应局限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需要不断通过省、国家到世界的统一规划,最终将世界范围的城市大脑有效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世界数字大脑,为人类协同发展提供一个类脑的智能支撑平台。”
城市大脑标准编制组总牵头人刘锋对标准的制定进行阐述时提出“城市大脑的产生实际上是 21 世纪世界科技生态向类脑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的产物。用类脑和神经系统的框架解析城市大脑的建设符合自然界智慧产生的科学规律。将世界统一的数字神经元网络和云反射弧机制作为城市大脑的核心可以有效解决跨地区、跨行业、跨产业的问题。”

图片

“城市大脑并不仅仅是城市智能管理中枢,这是对城市大脑理解上的误区,城市大脑实际上是指大范围、大尺度、大规模的城市级类脑系统,是世界数字大脑的一部分,这样未来城市大脑走向省级大脑,国家大脑到实现全世界万物互联和万物协同工作才有健壮的理论基础,同时充分利用当前数字科技生态已有的软硬件设施,以建设世界统一的数字神经元网络和以解决关键问题为核心的云反射弧机制作为城市大脑的核心,可以大幅度降低建设城市大脑的成本。避免每个城市都建立运营中心,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导致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图片

城市大脑标准编制组根据互联网大脑模型和城市大脑的定义提出了城市大脑的总体建设框架,该框架分为五个部分,它们分别是“为问题与需求层、云反射弧层、数字神经元网络层、管理控制层、技术支撑层。”其中云反射弧层、数字神经元网络层是城市大脑建设的核心,问题与需求层是云反射弧层、数字神经元网络层建设的目标,管理控制层、技术支撑层为问题需求层、云反射弧层、神经元网络层的正常运转提供基础支撑。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发布的8项城市大脑系列建设标准主要围绕这个总体框架进行标准规划和制定。
对于城市大脑标准编制和建设的下一步规划,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秘书长助理兼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总干事张俊文表示“到2023年,学会已经完成了城市大脑的8项标准,这还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学会将继续组织专家团队对城市大脑,数字大脑如何进一步落地实施,形成可以直接应用与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的技术方案开展工作”。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城市大脑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程承旗教授指出后续城市大脑的研究可以从开源和开放系统的构建出发,基于已有的标准规范进一步与包括北斗网格码、大模型和6G等新数字技术结合,以有效应用与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场景为目标,为实现基于世界统一的数字神经元网络和云反射弧机制的世界标准体系而继续努力。


上一篇 :穴位揭秘
下一篇 :没有了